考研院校:河南大学
流逝的不是时间,流逝的是我们。
从未想过自己要考研,但命运的神奇之处就在于“计划赶不上变化”,最终还是踏上了考研这条土路。说它是土路,因为它并不平坦,会有泥泞。
走出考场的那一刻成为了永恒的回忆,留在记忆里。那一刻被反复的循环,放在心里,感叹:流逝的不是时间,流逝的是我们。感叹:等等啊!我的青春。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一文中写道“把它看成是我一生的经历中留下的一个脚印,已经踏的脚印是历史的事实,谁也收不回去的”。的确,我的大学四年就是我一生经历里留下的一部分脚印,是无法改变的,不管怎样的事实,开心的,伤心的,痛苦的,平淡的,无论是想让它发生的,还是不想回忆的,都是已经改变不了的。
从繁忙的高三、快节奏的高三转移到大一的学习生活。闲散中夹杂着不适应的情绪。成为法学专业的一名学生,看到一本本红色的厚重教材,刚开始很好奇,不知道法学的课程是怎样的,我又能学到什么。有时也会畅想着以后自己能像电视里面演的律师那么厉害,只是真正接触了才有最真切的感受。从高三到大学我,并没有跳出高三的氛围,还是按部就班,努力学习,达到让自己满意的程度。记得那是大一的第一次期末考试,看到题目感觉自己复习的还不错,虽然写的手臂酸酸,可是很开心,觉得很有成就感。结果也确实出乎我的意料,很幸运的拿到了"国家励志奖学金",到现在每每想起,都觉得不可思议,不知道大学竟然有奖学金,不知道大学的奖学金那样丰厚,更想不到自己能够被奖励,因为高中三年的成绩都是不如人意,也不是不够努力,每次的模拟考都没什么起色,曾经的雄心壮志早都被现实那少的可怜的分数所磨平,想不到大学的我还有机会"复活",这给了我莫大的鼓舞,所以很感谢,感谢一直没有放弃的自己,感谢一直努力的自己。默默地,我默默地告诉自己要坚持下去,不断充实自己,争取每年都拿到奖学金,减轻家人的负担。
大一下学年到大二,是自己很迷茫的一段时间,过了兴奋期,过了适应期。高三时多么希望时间自由化,可是,真的变成没人管束,一切都依靠自己的时候,才明白自制力有多么重要,要好好的安排自己的时间,还好,自己喜欢安静,喜欢宅着,所以平时除了上课,就是自习,很少有其他活动。但是久而久之,开始觉得大学生活和我想象的有所出入,按部就班的上课、学习,可是却不知道自己每天收获了些什么,不知道自己以后要干些什么。也和老师聊过,他们说这是每位大学生都会遇到的难题,其实我特别感谢那些帮我解惑的老师,把他们当成朋友,听听他们的见解,确实对我的成长很有帮助,所以我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每当不知所措的时候,我都会告诉自己要淡然,要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因为很多事情是急不来的。
大二结束,又拿到了一年的"励志奖学金",还获得了"河南省三好学生"的荣誉。大三的我,过了四级,考取了计算机二级,过了普通话考试,如愿以偿地再次拿到"国家励志奖学金"。看到这些奖励,我无疑是开心的,但也明显知道了自己的短板,个人能力不足、害怕与人接触,也抵触和别人接触,所以,在之后的学习生活里,我有意识的改变着自己,变得不那么自卑可以说是我大学最重要的收获。
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每个人的格局都不同,每个人的性格都不同,一直以来,都在苦恼自己孤僻的性格,但是在大学一天天的磨砺中,在一次次的反思中,我学会欣然接受自己的性格,欣然接受现在的自己,我知道,这是我的成长,我的蜕变。
所谓学就是出生以后以一套人为的行为方式作模型,把本能的那一套方式加以改造的过程。学的方法是"习"。习是指反复地做,靠时间中的磨练,使一个人惯于一种新的做法。考研不就是这样的吗?对着一本单词反复地学习背诵,对着一门专业课反复的理解记忆……大学四年,最有回忆感的莫过于准备考研的一年,最考验人毅力的也是这一年,系统的学习知识也还是这一年,只是对于考研,我不想过多的说些什么,每个人能做的就是坚持下去,在坚持过程中的感触只有亲身经历才会知道。现在的我都不敢回忆那段时光,因为觉得可怕,觉得那时拼搏的自己可怕,觉得那时坚持的自己可怕。
小学给自己立的座右铭是“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高中鼓励自己坚持下去的是"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大学自己一直秉持着"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的坚持。看着好像自己变得越来越不知进取,越来越不懂奋斗,其实,在大学这成长的四年级里,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做人做事要踏实",只要做好自己能做的一切,好的坏的结果都没那么重要了,做到不后悔,才能很淡然的接受糟糕的结果,因为不是所有的努力都有收获,要学会用一颗平常心对待生活事。
我想说,认清自己想要的,这就是成长。
科传官方微信
科传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