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悄然过,一去不复回。但有情梦在,何事生哀悲。
——题记
记得那是一个明媚的上午,丝丝凉风带走些许燥热的空气,我提着行囊,略显生疏的走在陌生却又熟悉的校园里。我对它很陌生,因为在来之前,我从来没有路过这里;我对它也很熟悉,因为在来之前,我已看过无数张关于它的照片。
如今,那个明媚的上午已渐渐模糊远去,取而代之的,是寝室窗外拔地而起的图书馆大楼、宿舍楼后宽阔整洁的运动场地,以及芳草绿树和那里的阵阵花香、声声燕语。而当年那个略显生疏行走在校园里的青涩少年亦不复见,却多了一个步履坚定、神情自若的成熟青年。
从那时,到如今;从青涩,到成熟,其中的情感与经历,我记忆犹新。记得初入学时的新奇却茫然,也记得确定了奋斗目标并为之开始准备的兴奋与充实;记得那时遭受失败的痛苦与折磨,也记得取得胜利时的喜极而泣。这种种情感与经历,不仅仅存在于我的记忆,它们更化为了我对母校的深深热爱,更会帮助我在以后的日子里不惧挑战、克服困难,为实现心中的梦想而不懈拼搏。
新奇、迷惘
“你好,我叫罗彤。”“你好,我叫××。”
“下午社团在河大有活动,到时候咱们一块去啊!”“好啊,到时候我去你们宿舍找你。”……
那是刚入学的时候,有第一次走进寝室时与即将朝夕相处四年的室友的相互介绍;有因为兴趣爱好而加入了心仪的社团,与社团的小伙伴共同组织活动、承担任务的新鲜与快乐;也有和新认识的小伙伴相约,一起去龙亭、翰园、天波杨府等地方游玩,当时梦想着一定要游遍开封。
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初的新鲜劲儿慢慢消退,而学习课程逐渐繁重起来,小伙伴们常说的“下午去哪玩”、“我在市里买东西”,渐渐被“下午在哪个教室上课”、“我现在在自习室”等内容所代替。他们都开始努力了起来,渐渐进入了大学应有的状态。而在这时,我却迷茫了起来。
高中阶段,我对地理非常感兴趣,成绩也不错。经过高三,高考之后,到了填报志愿的时候,我就填了一个与地理有关的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希望能够继续学习地理。及上大学,随着课程的深入,我渐渐发现,所学的专业课和公共课都偏于理科,与我当初的记背完全不同,再加上数学一直是我的弱项,于是学习起来兴趣欠缺。在学习之余,我就在想,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到底是什么?到底是什么才能让自己真正的振作起来?我苦思冥想着,并大胆探索着。
求索,惆怅
“下午放学之后咱们去图书馆学习吧,我有几道高数题还没做出来。”“好啊,我去看会儿专业课。”
“咦,大厅那里有书摊,我去看看。”“我也去瞅瞅。”
“《管氏地理指蒙》,这本书看着很不错啊!”……
由于对所学课程兴趣欠缺,我逐渐利用课余时间来看其他方面的书,寻找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图书馆六楼、下沉广场书摊,我成为了那里的常客;浩瀚书海,知识宝库,我相信一定会有我要找的东西。而最终,一次图书馆的巧遇,一本《管氏地理指蒙》,打开了一扇我期待已久的门,使我看到了一座富丽华美的知识殿堂—中国传统文化。
从《易经》六爻,再到风水堪舆;从历史哲学,再到诗词曲赋,我放佛一名刚从沙漠里走出的旅人,如饥似渴的畅饮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琼浆”。但不久之后,我再一次陷入了迷茫。
“乱花渐欲迷人眼”,可谓那时我的真实写照。由于第一次接触中国传统文化,我对其中的一切事物都很好奇,每一方面都想去涉猎,结果就犯了贪多嚼不烂、似博更不精的毛病。我开始思考原因,究竟是自己缺乏毅力、急于求成,还是依旧没有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思来想去,感觉这两方面的问题自己都存在着,但还是准备再试一次。
豁然,昂扬
“你又在看什么书啊?”“《中医学基础》,中医院校的教材。”
“啊?你要学中医啊?”“是啊!我不仅要学中医,还要考中医类的研究生!”……
那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河大旧书店翻到了一本《中医学基础》。从最初的随意翻阅,到后来的仔细查索,一瞬间,我的的心里却浮现了这样一句话:中医,此生最爱。
确定了把中医作为今后的学习方向,我就开始看各类关于中医的书籍。从《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等中医院校的教材,再到《素问》、《灵枢》、《伤寒论》等中医经典著作;从任应秋、岳美中等近现代名老中医;再到刘力红、罗大伦等中医新生代,我废寝忘食的学习着,孜孜不倦的渴求着。
然而,我再一次遇到了那个问题:贪多嚼不烂、似博更不精,我又一次陷入了迷茫。但这一次迷茫并没有持续太久,学校组织的一次考研专题讲座,使我重新看到了希望:中医考研。
考研,准备
“自己为何不考中医类的研究生呢?考试有指定的教材,而教材是基础,按照教材来学习,这样基础会更扎实,将来再旁通诸家、融会贯通。而且我已经决定把中医作为以后的学习方向,为了毕业后能够继续更好的学习中医,考研是一条必须要走的路。”……
就这样,我在心里说服了自己。随后,我开始上网查阅资料、向中医院校的学长学姐请教。渐渐地,我意识到中医考研不会一帆风顺,大致有以下三个困难:
1、本科非医,则不能考行医资格证,即不能当医生,就业方面存在困难;
2、中医理论晦涩难懂,加上自学,没有老师教,学习难度较大;
3、本科非医,又是自学,专业知识和素养十分薄弱,较难录取。
虽然有这三个困难,但是我在认真分析各方面因素后,还是决定跨考中医。而尤其是当我听到了一位跨考的学长考上了全国中医类院校中综合实力最强的北京中医药大学时,就更加坚定了我的跨考决心,并且把目标院校也定为了北京中医药大学。
万事俱备,只欠努力,我开始利用课余时间看中医考研的教材。就这样,在大三之前,我基本掌握了《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学》的内容,背下了考研要考的370味中药。而我的中医考研之路,才刚刚开始;考研路上的艰难困苦,即将到来。
考研,奋斗
“我走的路,荆棘密布;我行的途,四野荒芜。一条路,此身何度;一方途,此情谁诉。再回顾,也许繁华满目;再回顾,也许不尽萧疏。也许岁月,终是辜负;也许年少,还能如初。我走的路,我行的途;乐在艰苦,相伴孤独。”……
转眼间到了大三,距离考研只有不到一年半的时间了,而我还有三本书一字未看,加上专业课课程较少,我开始用整块儿的时间来学习中医,经常在自习室里从早呆到晚。早上,我坚持每天六点起床,去教学楼背方歌、看中药。天气越来越冷,天亮的也越来越晚,有时候到了教学楼开始背书,而天还没亮;有时候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了初升的太阳;有时候因为久坐不动,身体吃不消,就趁着早起在一号、二号、三号教学楼交界的平台上跑上几圈,因为没有开灯,也吓坏过不少来背书的同学。中午吃过饭,就趁着还不困回到自习室再看一会儿书,困了就趴一会,有时候会在书上留下浅浅的口水印。晚上学累了,就看会儿中医的视频,有时候收拾东西准备回宿舍,扫了一眼自习室里的同学,发现与上午的完全不同。
如果说大一、大二的中医学习只是考研征程的热身阶段,大三上学期的中医学习是起步阶段,那么大三下学期一开始,我就进入了冲刺阶段。这九个月的考研冲刺备战,我坚信一句话:按部就班来,精诚金石开;并贯彻一句话:勿封勿满、多重多看。最终,到了收获的时候。
考研,收获
“春风十里入帝京,花绽新红柳稍青。好景应知好事近,伏暑九寒后清明。”……
经历了9个多月的考研备战,12月26号、27号,我顺利参加了研究生初试。2月18号,我查到了初试成绩,已确定能进复试。3月23号,接到复试通知。3月25号,启程前往北京,参加复试。在复试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波折,但我都凭借着坚强的意志以及老师同学给予的大力帮助和鼓励而一一化解。最终,我顺利被北京中医药大学所录取。
与其沉湎过去,不如努力现在;与其埋头现在,更须筹谋未来。过去的事情,已成云烟;将来的道路,依旧漫长。云烟无想,但情感毋忘;前路不尽,但斗志昂扬。往事可忘,但我对母校民生学院的深情厚谊不会忘;北中梦圆,但这颗为了中医而拼搏进取的心不会变。
加油吧,少年!